专访马凯硕 | 面对中国,美国盟友如何抉择?

Nov 6, 2021关于马凯硕教授

欧洲正在撕裂:情感告诉他们,美国与他们有文化相亲;理智告诉他们,必须与中国合作。在这场地缘政治竞争中,欧洲人非常痛苦。

到了2050年,当中国经济规模实际上达到美国的两倍时,美国很有可能放弃在东亚的前沿军事力量,回到西半球。而日本无法撤退,它始终距离中国只有几百英里。

澳大利亚应该退一步冷静一下,问问自己,你的地理位置到底在哪里?并重新了解世界新的地缘政治形势。

联合国有193个会员国,哪个国家——中国还是美国——正在与其他192个会员国中的大多数朝着同一个方向“游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日前,新加坡前驻联合国代表、著名学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的新书——《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中文简体版本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面对中国,美国的盟友该如何抉择?近日,马凯硕接受了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的专访。

Image

马凯硕接受采访截图

在中美之间选择,欧洲心态复杂

“尽管欧洲并非中国近邻,但在美国针对中国的这场竞争中,如果欧盟核心成员国不听从要求,美国的决策者将会被激怒。”这是马凯硕在《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中对美国施压欧洲的描写。

2013年,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披露了美国对盟国实施的大规模监听项目。即便监听行为被曝光,美国也并未收手。2021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在丹麦国防情报局的配合下,对法国、德国等欧洲多国政要实施监听的丑闻再次闹得沸沸扬扬。

美欧关系还稳固吗?新的国际环境要求欧洲应对自身的地缘挑战,在美国的施压下,欧洲又当如何抉择?

马凯硕告诉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美国和欧洲之间的联盟是复杂的,欧洲正面临着理智与情感的撕裂。

从情感上来看,欧洲的心和美国在一起,因为他们同属西方文明,又曾是冷战中的亲密盟友。多年来,在大西洋两岸建立起了非常牢固的关系。

然而从理智上来说,欧洲人已经意识到,他们对中国的利益诉求与美国不同。

Image

10月30日,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图源:视觉中国

今天欧洲面临的首要挑战,是非洲的人口爆炸式增长——1950年,非洲人口仅仅是欧洲的一半,但现在却是欧洲的两倍多。预计到2100年,非洲人口将会是欧洲的十倍。

因此,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符合欧洲的利益,以确保非洲人不会移民到欧洲。

“谁会是欧洲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最佳合作伙伴呢?答案在中国。”马凯硕说,因为中国现在是非洲最大的单一投资者。如果欧洲想维护自身的长期利益,就应该在非洲与中国合作。

欧洲的理智与情感正在撕裂,情感告诉他们,美国与他们有文化相亲;理智告诉他们,必须与中国合作。在这场地缘政治竞争中,欧洲人非常痛苦。

澳大利亚应该先想想,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2003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自豪地形容澳大利亚为美国的“副警长”,澳大利亚也不负这一称谓,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亚于2018年率先禁止中国企业参与澳大利亚5G建设,多次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否决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尽管中澳双边贸易额占澳大利亚总贸易额近三成,其依然主动掀起贸易战。

马凯硕呼吁澳大利亚,停止在外交政策上依附美国的被动局面,扮演独立且中立的角色。但现实情况可见,莫里森政府已经主动站队美国。

澳大利亚对华态度和政策还有改变的可能吗?中澳关系还会更冷吗?

“我认为澳大利亚政府应该退一步,去了解一下新的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找到身份认同对他们非常重要。”马凯硕说。

“西方统治世界的两百多年其实是历史的反常。”马凯硕说,从公元元年到1820年,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文明国家一直是中国和印度。而如今,世界正在恢复历史平衡,我们看到了亚洲的回归。

而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一个西方国家,必须扪心自问,自己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澳大利亚的人口是2500万,东盟却有6.5亿人口,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应该更接近东盟国家还是更接近西方国家,哪个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呢?

莫里森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此前,澳大利亚公开针对中国提出进行新冠疫情的独立调查,并试图将疫情的责任归咎于中国,“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在亚洲,我们的做事方式与西方不同。”马凯硕说,如果澳大利亚承认自己是亚太国家,那就应该尽量表现得像一点,而不是身在亚太的西方国家。

当美国回到西半球,日本无法撤退

1978年,马凯硕在担任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时,曾目睹日本和孟加拉国在争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改选席位时遭惨败的局面。

当时孟加拉国是独立不久的新兴小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加之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所有人都以为日本胜券在握,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我问我的联合国大使朋友们,为什么投孟加拉国的票而没有投给日本?他们回答,如果把票投给日本,就相当于给美国投了两票。因为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曾“越顶”日本,开始与中国秘密和解。“日本从未真正吸取教训:当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走到一起时,哪怕像日本这种主要中等大国的利益也会被牺牲。在美国决策者眼中,日本的利益已被证实可有可无。”马凯硕说。

马凯硕表示,即使日本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也应与中国发展出一种独立、适度友好的关系。虽然日本已经成为西方俱乐部的一员,但“灵魂”还没有被西化。美日之间经常出现文化不适应,包括基辛格在内的相当多的美国高官都没有掩饰他们对与日本打交道的反感。

而且,虽然美国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仍可能在东亚保持强大存在,但到了2050年,当中国经济规模实际上达到美国的两倍时,美国很有可能放弃在东亚的前沿军事力量,回到西半球。而日本无法撤退,它始终距离中国只有几百英里。

中日关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真正陷入困境的时间只有半个世纪。从历史来看,中日之间的文化关系令人神往,中日之间深厚的文化亲和力是真实存在的。中日这种文化共生关系,为两国能够翻过20世纪上半叶的痛苦篇章,回归千年以来平静和谐的传统关系提供了希望。

印度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立即加入RCEP

2017年,印度宣称无法公开对“一带一路”表示支持,第一次错失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带来丰厚发展红利的机会。

2019年,印度决定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印度总理莫迪说:“我的良心不允许我同意印度加入RCEP。”印度再一次错失发展红利。

9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发言。图源:视觉中国

马凯硕形容,正如他新书《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一书中说的那样:印度是“原则压倒实用主义”,在“一带一路”上犯下战略失误。印度其实是一个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国家,但潜力若想发挥出来,就必须敞开大门,印度的保护政策实际上危害了经济增长。

“我认为印度不加入RCEP是一个战略错误,我作为印度的朋友,相信印度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立即加入RCEP,并与东亚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他说。

如果所有东盟国家都是RCEP成员,都能够在RCEP范围内参与竞争与合作,印度就不该站在门外。事实上,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正试图推迟RCEP的启动,以便给印度更多的时间重新加入。而印度却一直表示出无所谓的样子,以示对自身的决策充满信心。

但与此同时,马凯硕并不认为印度有朝一日可能会像日本或英国一样,成为一个可靠、顺从的盟友,用以协助美国对抗中国。他说,印度政府很清楚,他们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大的国家,应该保持独立,而不是另一个国家的盟友。

访问:微信 – 长安街知事